中国是全世界茶叶生产、消费以及中国均排第一的大国,但另一个让人尴尬的问题则是中国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卖不上价。
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茶叶出口均价仅为3.5美元/千克,比2023年的4.73美元/千克,又跌去了近三成。
屋漏偏逢连阴雨,短短两个月内,欧盟与韩国对来自中国的茶叶多次做出退回或干脆就地销毁处理。
关注我们的朋友都知道,关于中国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,我们曾做过多次报道,这是一个系统问题,短时间几乎无解,只有以下几个条件具备后,才有可能根治,这包括:形成规模效应,不再像现在全是小农经济;消费者有品牌意识,可以接受成本较高的有机茶。
既然暂时无解,而且科技与时俱进,我们就为大家破除几个关于茶叶的传统认识,至少在今天,这些认知已经不合时宜了。
明前茶指清明左右采的茶,可以泛指春茶。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曾告诉科技日报记者,“春茶生产期间因气温较低,受病虫害的影响非常小,因此基本不用药。”
但据《消费者报道》整理,2022年1月至2025年3月期间国家及省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全国茶叶的质量抽检显示,共有6批次明前茶曾被抽检不合格,均为绿茶类别,商标涉及康永春、碧雅鹤竹、凯鑫茶业,不合格原因均为农残超标。
陕西省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多名工作人员曾对160份茶叶进行农残抽样,结果发现,不同等次茶叶农残留检出率,没有什么差异,这是因为我们现行的茶叶分级标准是依据感官品质和部分理化指标,所以茶叶等级与农药残留没有关系。
如果采摘的鲜叶上有农药,经过制茶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,残存下来的农药早已经进入茶叶深层,绝不会因为被热水泡了一会儿就被去掉。
科研人员在《陕南地区茶叶农药残留调查与分析》一文表示,近年来茶叶检出某单个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在减少,但随之是混合用药的现象大大提升,两种农药混合使用的检出率超过76%,因为现行国标仅规定了单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量。
《优选消费者报告》是专注于商品及服务第三方测评和传播的专业机构,旨在通过中立的对比测评,为消费者提供科学、理性的消费参考和消费指引信息。
电话:400-123-4567
Email: admin@baidu.com
传真:+86-123-4567
手机:138888888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