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8日,参加全球南方世界遗产论坛的嘉宾到玉溪市聂耳纪念馆参访,感受聂耳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。记者 曾永洪 摄
“澄江化石地的保护脉络清晰,值得借鉴!”“抚仙湖美景令人震撼”……9月7日至8日,参加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全球南方世界遗产论坛的嘉宾齐聚玉溪,在论坛交流、实地探访等系列活动中,沉浸式领略玉溪的山水神韵与人文底蕴,共话全球南方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。嘉宾们对玉溪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做法和玉溪山水人文纷纷点赞。
9月7日,全球南方世界遗产论坛在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举行。来自国内外的120余名嘉宾围绕“全球南方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”这一议题,通过主题发言、沙龙对话、实地考察等形式,深入探讨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路径。
开场播放的《世界遗产游,GO!》主题宣传片,瞬间点燃了嘉宾们的交流热情。随后,2025—2026“世界遗产游计划”暨“世界遗产图片展”揭幕,现场氛围愈发浓厚。在主题发言和沙龙对话环节,嘉宾们聚焦遗产“在地化”传播、社区参与机制、数字化保护利用等关键议题,各抒己见、碰撞思想。
敦煌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郭青林结合该院的实践经验作发言。在参观“世界遗产图片展”和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后,他深有感触地说:“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历史跨度极大,博物馆从文物征集、陈列展示到科学保护的全流程,逻辑严密、体系完整,为全球其他遗产地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宝贵经验。文明的发展本就是在交融中传承、在借鉴中提升,唯有如此才能实现‘各美其美、美美与共’。”
青城山-都江堰文保委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部部长徐军在沙龙对话中,分享了都江堰在人才队伍建设、文化价值挖掘、生态智慧传承等方面的做法。“2017年我自驾来过澄江,这次故地重游更有新感悟。”徐军表示,都江堰与澄江化石地虽然类型不同,但在世界遗产保护理念上高度契合,“无论是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,核心都是要保护好、利用好、传承好,让遗产‘活’起来并惠及民众。”
西夏陵博物馆馆长师培轶是第二次来云南,却是首次到访玉溪。“玉溪的山水之秀、人文之美让我印象深刻,期待下次能有更多时间细细品味。”他同时发出诚挚邀请,希望云南的朋友到宁夏交流,共促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发展。
论坛结束后,国外嘉宾也纷纷畅谈此行感受。马斯喀特传媒集团编辑、经理哈立德·穆萨说,出发前他就通过资料了解到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,实地探访后,不仅被湖光山色所吸引,更对玉溪整洁的城市环境印象深刻。莱索托通讯社社长莫罗阿·维罗妮卡·莫佩利表示,她会将玉溪在遗产管理、文旅融合方面的好做法带回去,供相关部门参考。她认为媒体应充分发挥传播优势,讲好世界遗产保护的故事。委内瑞拉新闻和通讯部副部长约翰尼尔·罗德里格斯表示:“澄江在遗产保护与利用上的实践,为众多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。我之前去过中国的一些地方,但澄江独特的文化魅力的确让我震撼。”
作为论坛承办地,玉溪市高度重视、精心筹备,统筹推进交通调度、嘉宾接待、展览布置等全流程工作,同时整合各民族文化资源,全力为论坛搭建高质量交流平台。
论坛开始前,中外嘉宾受到了热情欢迎。博物馆入口处,20名身着云南各民族服饰的演员,伴随着玉溪聂耳竹乐团演奏的《羽人竞舟》悠扬旋律翩翩起舞,以极具民族特色的方式迎接嘉宾到来。博物馆正门对面设置的6座立体展示架上,以中英文对照形式详细介绍了自1997年以来云南省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的丽江古城、三江并流保护区、石林、澄江化石地、红河哈尼梯田、丝绸之路云南段及景迈山古茶林。嘉宾们或驻足阅读文字介绍,或仔细浏览图片资料,或向工作人员咨询详情,现场互动氛围热烈。
步入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,“山水玉溪·诗意栖居”主题展区集中展示了玉溪的文旅资源亮点,让嘉宾们全方位了解玉溪文旅发展成果;茶歇区内,昆明鲜切花、文山咖啡、普洱名茶、澄江特色糕点等特产琳琅满目,民族刺绣、银器等手工艺品精致典雅,供嘉宾们在休息之余品鉴观赏,感受云南的物产之丰与文化之美。
另外,在嘉宾们入住的酒店内,也设置了特色展示区。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铜器制作、制瓷、竹编等玉溪本地非遗技艺,企业代表则推介了鲜花制品、有机蔬菜、藕制品、豆制品等特色产品。嘉宾们看展示、听介绍、尝特产,沉浸式体验玉溪的非遗魅力与产业特色。
特色参访路线日上午,嘉宾们乘车前往玉溪中心城区,先后参观了玉溪窑址博物馆、云南猫哆哩集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、玉溪市聂耳纪念馆。在玉溪窑址博物馆,嘉宾们聆听古窑历史变迁,欣赏精美陶器展品,对玉溪悠久的制瓷工艺赞叹不已;在云南猫哆哩集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,嘉宾们品尝特色食品,听取农产品深加工及品牌建设情况介绍,对玉溪依托特色资源发展产业的做法表示肯定;在玉溪市聂耳纪念馆,《金蛇狂舞》等经典民乐奏响,嘉宾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,感受聂耳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……
“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的历史信息太丰富了,玉溪能把它们保护得这么完整,真的令人震撼。”“玉溪对文化的珍视与用心,让文化遗产保护有了坚实根基……”嘉宾们在交流中纷纷为玉溪文化遗产保护点赞、为玉溪人文历史点赞。
电话:400-123-4567
Email: admin@baidu.com
传真:+86-123-4567
手机:13888888888